益优网
首页 百科 健康 男性 女性 育儿 饮食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养生

心血管病风险标准中外有别

导读:但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中国人crp水平只有西方人的一半左右,甚至近半数的患者的crp水平也仅在美国标准“低危”范围内。

心血管病风险标准中外有别

脑血管病已成威胁国民生命的“第一杀手”,而人体中的“c反应蛋白(crp)”可对该病进行“预警”。美国已推荐采用血液中的crp浓度水平来评估病人患病风险。但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中国人crp水平只有西方人的一半左右,甚至近半数的患者的crp水平也仅在美国标准“低危”范围内。因此,如按该标准诊断,国人心脑血管病危险值可能会被低估。

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心脏病研究权威刊物《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专家认为,此类调查研究对今后我国发展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研究提示,与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相比,crp能更有效地预示心血管疾病发生,国内部分也已开始在患者血液采样中参考该指标,对此类疾病程度进行评估。由于目前国际上有关crp的临床诊断指标主要源于西方白种人研究结果,是否能准确反映中国人心脑血管健康状况并不清楚。

在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标准(单位均为毫克/升)中,crp水平在3以上为“高危”,2以上为“中危”,1以上为“低危”,而美国人crp的中位值为1.25到1.5。国内研究却发现我国中老年人群的整体crp水平仅美国一半左右,中位值为0.68,只是略高于。近半数患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受调查病人,其crp水平甚至低于1,若置于美国标准下,仅属“低危”水平。因此,中国与西方crp的“分数线”划分可能并不一致。若把国内全体样本进行“四等分”,则最高水平组的“危险值”为1.5以上,其余三组的区间依次为1.5到0.69,0.68到0.34,以及0.33以下。与西方研究相比,中国人对crp浓度的变化更为敏感,crp小幅升高往往就伴随着代谢综合征危险性的显著增加,肥胖个体的危险性增加尤为显著。研究同时发现,国人crp水平在南北和城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北高南低”和“城高乡低”。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