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优网
首页 百科 健康 男性 女性 育儿 饮食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妇科

卵巢肿瘤与遗传

导读:遗传性卵巢恶性肿瘤中常见的类型依次为伴发于乳腺一卵巢癌综合征、遗传型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综合征(i~ynch综合征)ⅱ型、以及特定部位的遗传型卵巢癌综合征中的卵巢癌。

卵巢肿瘤与遗传

1.rbrb基因是第一个被克隆的抑癌基因,编码由928个氨基酸组成的105~llokd的核内磷酸化蛋白prb具有dna结合活性。prb蛋白的主要作用是与e2f/dp、e2f’一l等转录因子鳌合并使之失活,从而抑制细胞由gl向s期的转换(serror.n01997)。rb基因的异常主要表现为等位基因缺失、基因突变和重排。卵巢肿瘤中rb基因的异常并不常见。

2.p.s3

p53基因是研究最为广泛深入的肿瘤基因之一。人类肿瘤中约50%以上与p53基因变化有关。p53基因全长约20kb,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1,由11个外显子组成,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53kd的核内磷酸化蛋白。该蛋白可与蛋白质和dna结合,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p53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野生型p53蛋白极不稳定,半衰期只有数分钟,但具有反式激活功能和广谱的肿瘤抑制作用。在与hbv感染有关的肝癌研究中证明p53蛋白可与hbv的x蛋白结合使p53蛋白在细胞内聚集,并反式激活hbv在细胞内的复制。p53蛋白可调节基因转录,可与多瘤病毒的早期启动子结合,调节其下游的基因表达。可正调节一些在细胞增殖周期调控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包括可调节cdk活性的p2l和dna损伤导致细胞生长受阻相关的gadi)45基因,达到控制细胞周期和维持基因和细胞遗传稳定性的目的。结果当细胞dna受到损伤后便停止dna的复制,使细胞停留在g1期修复dna损伤,然后进入s期。如果dna损伤严重而不能修复则会出现程序化死亡(曾益新1999)。另外,野生型p53对于使dna损伤的细胞阻滞在g2期也是必需的(bunz1998)。p53突变可影响与dna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也可由于突变的p53蛋白发生错误重叠而不能与特定的dna识别序列相结合。p53突变后不仅失去了抑癌基因的作用,而且突变型p53蛋白具有癌基因的作用,能促进细胞恶性转化。p53基因的缺失或突变是许多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不同种类的人类肿瘤中,p53基因的突变频率可达50%一60%,突变的形式可表现为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移码突变、基因重排等,其中p53基因突变或等位基因缺失是导致053蛋白异常表达的主要原因。由于053蛋白产物是二聚体,突变型p53蛋白的半衰期又长达6~12小时,突变型p53蛋白可与正常的r,53蛋白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这样就会有力地阻断正常053的功能,并且肿瘤组织中检测到p53蛋白的过度表达通常提示p53基因存在突变。正常卵巢组织或良性卵巢病变中无p53基因异常表达。卵巢癌中,50%有p53过度表达,伴有p53基因高度保守区编码序列的改变,位于第5~8个外显子。无p53基因过度表达的癌组织中,053基因维持野生型序列。可见,p53基因过度表达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另外,053过度表达与晚期卵巢癌(ⅲ/ⅳ期)的异倍体率明显相关。早期卵巢癌(i/ⅱ期)中053的过度表达率约为29%,ia/ib期肿瘤中为15%。而ic和ⅱ期中则为44%,基本上与ⅲ/ⅳ期肿瘤一致,提示p53过度表达与卵巢癌的发展似更为密切。p53基因突变和过度表达与卵巢癌的分化、复发及预后的关系尚未肯定,由053基因突变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也未完全明了。有研究发现,p53基因的突变通常伴有另一个等位基因的缺失。如果一个等位基因缺失而另一个等位基因有一个无意义突变,p53基因的抑瘤功能也会丧失。卵巢癌中053等位基因缺失率为33%、75%、甚至80%。

3.p16p16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9p21区,由两个内含子和三个外显子组成,总长约8.5kb,编码148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p16蛋白。该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与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yelin.depend—entkinase,cdk)cdk4/6结合,特异性抑制cdk4/6-cyclind复合物的激酶活性和prb磷酸化,从而通过p16/cdk4/6/cyclind1/prb/e2f途径作用于细胞gl。s期转换控制点(checkpoint),在肿瘤发生和细胞周期调控中起特别重要的抑制作用。正常组织中p16mrna水平很低,但仍可通过rt-pcr检测到。肿瘤组织中p16基因存在过度表达和表达缺失两种方式。p16/cdk4/cyclind1/prb/e2f途径中各因子的异常均可引起p16基因表达增强,p53基因失活也可增强p16基因表达,并且hpve6癌蛋白(+)的成纤维细胞虽然p16基因表达强烈,但仍不断增殖,说明p16表达增强尚不足以抑制cdk4-cyclind激酶活性。因此,p16基因高表达是继发于细胞过度增殖、癌基因激活或其他的抑癌基因失活的事件,是肿瘤发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serrano1997)。p16基因失活已见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其失活频率各家报道不尽一致,这可能与肿瘤组织来源、细胞学类型、是原发肿瘤还是肿瘤诱生细胞系、以及检测方法的不同有关。卵巢癌中p16基因总失活率仅为20%一37%,其中内膜样癌为57%,粘液癌为43%一56%,而占卵巢癌大多数的浆液性癌仅7%一24%,卵巢癌细胞系中则为40%~60%。p16基因失活机制主要有基因缺失、突变、5’-cpg岛过度甲基化、转录后抑制或其他失活机制。p16基因缺失分为纯合性缺失半合性缺失两种。纯合性缺失率在卵巢癌细胞系中为45%。半合性缺失时,未缺失基因能正常表达则无p16基因失活。反之,若发生突变或甲基化,则可引起基因失活。p16基因突变多发生于半合性缺失的未缺失等位基因,包括点突变、部分核苷酸序列缺失、易位、重排、或插入其他序列。其中点突变最常见,已发现的有146种之多,可涉及多个密码子,以第140位密码子突变多见。缺失突变、插入或连接突变也有50余种。基因突变后可引起基因转录抑制或蛋白质序列改变。卵巢癌中p16基因突变率仅14%。p16基因启动子区、外显子1和2均含有多个5’-gpg岛,这些区域的过度甲基化均可引起基因转录抑制、表达缺失或仅微弱表达。经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去甲基化处理后,野生型p16基因恢复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但启动子区微弱或部分甲基化则不影响基因表达。卵巢癌中p16基因过度甲基化率在p16蛋白(一)者为46%~50%,p16蛋白(+)者仅o%一3%。另外,部分卵巢癌细胞系中虽然有p16mrna表达,但蛋白质(一),推测p16基因失活可能是转录后抑制所致。26%卵巢癌p16蛋白(一)且未发现基因缺失、突变或过度甲基化,因此可能存在其他的p16基因失活机制,是否为转录后抑制尚待研究(milde.1angosch1998。fujita1997,wong1999,mc—cluskey1999)。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