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优网
首页 百科 健康 男性 女性 育儿 饮食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养生

艾滋病中医证治规律的研究

导读:1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艾滋病是一种新发疾病,属于中医“疫病“伏气温病“虚劳“癥瘕“阴阳易”等范畴。

艾滋病中医证治规律的研究

上述研究对探讨艾滋病的证候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这种辨证方法繁多、证候概念模糊,缺乏较为统一标准的认识,给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带来了困难,也不易确定中药的新制剂、新药临床观察的中医标准。可以说艾滋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是临床研究、药物研究的基础,因此目前急需开展艾滋病证候的研究。

2无症状hiv感染期是中医药治疗的关键期

2.1张仲景的发病观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原文第2条提出“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提出正气与邪气在疾病发病中的辨证关系,邪气侵袭人体随虚处停留的三因分类。本篇在原文第13条提出“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脏病各有十八,谓五脏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而为病,有在气分、血分、气血兼病三者之别,所以说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六微谓六淫之邪中于六腑,腑病较脏病为轻,所以称为六微。六微亦有气分、血分以及气血兼病三者之别,三六合为十八,六个十八,合为一百零八病,提出了五脏六腑发病规律分类,此法后世渐行少以应用,其中蕴含的脏腑亏虚,邪气外侵的发病规律及依据五脏六腑对疾病进行分类的思想是脏腑辨证的重要依据,应当继承和发扬。原文第1条提出对于疾病的发生应“治未病”,“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更进一步提出了,当五脏功能失调患病时如何进行防止传变,安未受邪之地。张仲景的这种脏虚邪受的理论精华对认识临床疑难杂病的发病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目前,在艾滋病无症状hiv感染期,风靡全球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也束手无策。这是因为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临床表现、cd4+细胞计数和血浆hiv-rna提出“艾滋病临床分期及抗病毒治疗指征”,建议感染hiv后的无症状期不使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因为提前运用会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较早产生耐药,未来抗病毒治疗的选择受到限制,经济上无法承受。由于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的副作用,患者间断用药,诱发hiv病毒变异,对最终研制疫苗不利。因此,对广大尚未达到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应用标准的hiv感染者,目前只能任其病情逐渐加重,等待患者cd4+细胞计数下降至可以使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的指标,这显然不利于疾病的早期控制,也不符合医学伦理学的要求,违背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和原则。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