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优网
首页 百科 健康 男性 女性 育儿 饮食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养生

胃病犯了和情绪有关?

导读:送入小肠以后的食物继续由胰液胆汁十二指肠液进行消化,小肠将其大部分营养物质吸收入血,另一部分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则被送入大肠。

胃病犯了和情绪有关?

情绪导致胃病,现在最常见的恐怕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占消化道疾病的20-40%,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这个病越来越多,几乎所有人在漫长的一生中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那么,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呢?其实就是在就诊前的半年内,至少有3个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餐后不适、胃痛、早饱(吃一点胃就饱胀的难受)、上腹部烧灼感等等,到做相关检查,如胃镜、上消化道造影、b超等等,却未发现能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上的问题,这种功能性疾病就叫做“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这已经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共识。所以,一些顽固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医生往往用抗焦虑抑郁的方法来解决。

情绪导致胃病,中医早有认识。中医大夫常说的“百病皆生于气”、“肝胃不和”、“肝脾不和”等等,大致讲得就是情绪致病,特别是能导致胃病。这是为什么呢?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升清,胃降浊,共同承担着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的转运输布功能。肝主疏泄条达,是人体调理气机的重要枢纽,可以帮助脾的运化水谷和升清作用,可以支持胃的腐熟水谷和通降功能。肝脏还可以调理情绪,使人们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不发生疾病。肝主疏泄,还可以排泌胆汁,通过排泌胆汁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情绪异常,就会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出现肝气横逆犯胃或横逆克脾,导致脾胃不和,脾失健运,胃失通降,胆汁排泌不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因此出现消化不良的种种表现。中医常说“大怒伤肝”、“思则气结”、“忧思伤脾”等等,就是讲的情绪致病。这种由情绪异常导致的胃病,治疗上就应以疏肝理气为原则,配合调理情绪,在疗效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我有一个病人,长期因工作家庭问题而生气。久而久之,一生气就胃痛,不能耐受,真是痛苦至极。到检查胃镜、b超、上消化道造影、甲状腺激素、生化等等均未见异常。我详细了解了她的病史,再给她号脉。感觉她脉弦如弓,有剑拔弩张的感觉。我就考虑此人为肝气郁结证,就给她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大法治疗,开柴胡疏肝散加减方的汤药口服,再配合心理暗示疗法疏导情绪。患者病情好转后即改为逍遥丸巩固疗效。不到一个月,此人的胃痛就彻底痊愈了。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