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优网
首页 百科 健康 男性 女性 育儿 饮食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教子宝典2愿和孩子一起成长

导读:当看到他的第一眼,那粉红娇嫩的小脸和水灵精神的双眼时,一股暖流从我心底的最深处涌了出来:这是我的孩子,从现在起,他的命运和我息息相关,再也无法割断。

教子宝典2愿和孩子一起成长

上天给我的礼物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快乐的普通人”,这是从当了父母之后我们始终贯彻不变的宗旨。

2000年9月17日,风风诞生了,虽然生产的过程非常不顺利,但他的到来依旧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幸福和满足。当看到他的第一眼,那粉红娇嫩的小脸和水灵精神的双眼时,一股暖流从我心底的最深处涌了出来:这是我的孩子,从现在起,他的命运和我息息相关,再也无法割断。他就如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虽然历尽了艰难,但终于健康平安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工作繁忙加上压力大,那几年我的心脏不是很好,早博,供血不足……,有时转转脑袋都觉得心慌气乱,无法想象生育过程我是不是能挺过去。我们曾经约定实在不行就养几条小狗算了,不要孩子。那会儿我们觉得小孩子就和一个小宠物差不多,都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色彩和快乐。

现在想想,当时的想法是多么地简单和天真啊,一个孩子所倾注的心血,那是和对一个小宠物的付出有天壤之别的。孩子从孕育那天开始,就和父母的心紧紧地牵连到了一起,血肉相连,一牵就是一辈子。

我们以为真的可以做到不要孩子,不过生儿育女确实是人类的本能,天性中的母性和父性还是慢慢地苏醒过来。到了年近三十的时候,想要孩子的愿望就与日滋长起来,不论在哪儿,只要见到小孩子,就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羡慕和喜爱。把别人的孩子抱在怀里的感觉,对我们来说简单成了一种诱惑。最后,我们决定冒险要个,虽然从来没人说过我不适合怀孕,但想象中的危险和艰难的确曾让我们望而怯步。

好事多磨吧,决定要个孩子之后过了大半年都没有动静。跑到妇幼保健院做了各项检查,甚至那让人无法忍受的输卵管输通也做过了,却什么问题都没查出来。大夫很严肃地说,你可能是继发性不孕症,也就是原因不明的不孕症,建议趁年轻赶紧做试管婴儿。费用不低,也很受罪,我们决定还是相信自己,给自然生产多点机会。

几个月之后,在忙妹妹的婚礼时我发现自己很疲倦,也毫无胃口,我找一个中医朋友给我号脉,想通过中医调整一下身体。没想到朋友竟然说你有喜了。我们都不相信,最终又去做了个化验才确信了。从期待到不相信再到欣喜,经过了大起大落之后,我们开始静待孩子的到来。

因为身体虚弱,最初总有流产先兆发生,为了留下他,我前四个月基本都是在沙发或床上渡过的。孕期的前几个月每天只能吃一个干巴巴的烧饼或苏打饼干,然后是无数次的呕吐,有时甚至会吐到消化道出血。尽管我知道吃什么对胎儿好,可不论什么东西吃进去,用不了几秒钟就会狂吐出来,别人可能有两个月的反应期,我似乎从一开头,一直到最后生产前期,都是如此。所以,从怀孕到生产,我的体重只是增加了二十多斤,从手术台上下来的第二天称体重,竟和孕前一个样。

没有运动,又不能吃东西,一直到七个月之后,别人才能看出我是个孕妇。大家都让我做好思想准备,说有可能孩子会发育不良。每次做ct,大夫又说一切都正常。

不过我们很注意孕期卫生保健,怀胎十月,我从不吃喝有添加剂或酒精的食品饮料,不用化妆品,不看电脑电视,不用手机,生活简单到了纯粹的地步,每天的消遣就是听听歌,散散步,读读书。

早期有位老中医给我号脉,说是女孩子。我们给“她”起名叫欣悦,希望她喜悦快乐。六个月之后,b超的大夫却告诉我“她”是个男孩子,我们又开始叫他欣睿,希望他聪明快乐。我们经常叫着他的名字跟他说话,和无数的准父母一样。

当时也有了胎教的说法,我对他的期望并不是成为一个神童,所以我没有每天读三字经或论语给他听,也没放英语或唱儿歌,我只是想加强和他的相互感应,让他在我的身体里就能够感觉到我,能够感觉到爱。

我用一个小小的手电筒在肚皮上轻轻地绕着,光束能透过羊水和脂肪、肌肉传达给他,我能感觉到他的头在转动;我摸着他小屁股的位置,用手轻柔地推着他,让他在我的子宫里散步;他的小手小脚划过我的肚皮,我会用手轻触它们,点三下,告诉他我爱他。每天给他做运动的时候,我都会跟他说话,我相信他在我的身体里,他的心和我的心一定是相连的。

胎教有没有传说中的神奇功效我没去验证,但我想他后来能成为体力超群,性格开朗的孩子,或者跟我孕期的这种“胎教”方法有一些关系吧。

比预产期提前了十几天,小家伙就等不及要出来看世界了。我的身体状况不太合适自然分娩,小时尾骨受过伤,产道会不够通畅,他还有一圈脐绕颈,也会影响生产过程。尽管我和每一个初产妇都一样,对生产过程充满了恐惧,不过为了孩子能够更健康,我还是愿意再次努力,哪怕要经历一些痛苦,也想尽力自然分娩。

那种绞痛就不用说了,每个当过母亲的女人都知道。我的宫颈口却也天生有点问题,大夫说是发育不良,儿子的小脑袋怎么也无法把它顶开来。最后阵痛已经连成段了,一分钟一次,一次就是一两分钟。大夫检查,产道口还是关得紧紧的。别的女人的阵痛,是一种向下的痛,而我,每一次都是向上的,将胸腔下部顶得很高很硬,肝都像要被顶破了一样。

我不想叫喊,在之前听到过种种女人惨叫的传说,说有的女人不但叫得惊天动地,还会骂人,撒泼。我对这样的行为深表不齿,有什么样的痛不能忍着呢?叫与不叫,难道痛感不同吗?而且亲人们都在边上,大呼小叫地难免会让他们心疼。所以尽管痛得几乎无法呼吸,浑身颤抖,我始终都没叫出一声,嘴唇后来都被咬破了。

大半天过去了,大夫检查之后说得剖腹产了,不然孩子怕会缺氧。无奈之下,我最终还是被推进了手术室。因为痛起来全身发抖,麻药是被两个大夫摁在手术台上打的,刚打完,血压就到了180,主刀大夫说孩子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不等麻药的药力上来,就直接下手开刀了。

刀在我腹上划过,凉凉的,之后羊水破了,温热的流到腹部和腰下。当大夫把孩子从我的子宫里取出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把一块肉从身体里拿掉一样。一种说不出的扯拽和不舍。儿是娘身上的一块肉,我体会过且深以为然。

听到儿子响亮的哭声,是在五点十分。一切平安,快8斤重的儿子健康无比,所有的艰辛和不安,在那一瞬间烟消云散,只有满心的喜悦和幸福。大夫将可爱的红通通的他抱到我的眼前时,我喜极而泣。

待我们公布了孩子的名字之后,遭到了长辈的阻碍,说和长辈的名字有一点犯冲。最后为顾全大局,综合考虑了一下大家的情绪,灵机一动起了这样一个名字:“王陈冯”。因为爸爸姓王,妈妈姓陈,而一直在妈妈身边帮忙的姥姥姓冯,皆大欢喜。

风风的名字饱含了斩不断亲情,也蕴藏了回报感恩。当然,这样叫出来不但不好听,写起来也不好看,于是,就用了谐音------晨风。早晨的清风也是最干净和清心的,我们希望他的一生也能如晨风般地清爽。

我们的教育观念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父母的培养,而父母受到的家庭教育和生长的环境,对他们养育自己的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出生在书香之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们对我的教育相比同龄人来说就要开放和宽松些,更注重个性的培养,自信、自尊和独立一直让我受益终身。

大学的时候我就开始尽可能的自食其力,虽然家境并不差,但我一直铭记18岁之前信誓旦旦对父亲夸下的“海口”,18岁之后我要自己养活自己!上了大学,我开始半工半读,在一个酒店从服务生当到领班,让我很早就有了自力更生的体会,每次回家同学们都是从家长手里领生活费,我却可以用打工挣的钱买些礼物带给家人,这让我享受到了通过自己的双手给家人带来快乐的自豪和满足感。

大学之后独自在南方闯荡了很多年,也更让我对一个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才更容易在社会上生存深有体会。那就是一定要坚强,要自信,要有责任心,要努力。

可以说,从大学毕业至今,我获得的一切都是我自己选择和努力的结果,虽然我称不上成功,但却很享受自己创造的生活,也很感谢父母对我个性的塑造。

风风的爷爷奶奶是工人,从小就把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上小学才接回市里。因为没有文化,孩子也比较多,他们并不怎么重视对儿子个性的培养,加上脾气不好,忽视亲情的表达,父母和家庭带给他们的是冷漠和压抑的感觉。他没有办法像我一样能够把学业坚持下来,能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发展方向,而是高中毕业就早早上班了,从事的大多都是些吃苦受累的工作。

我们之间强烈的反差让他更倾向于接受我受到过的家庭教育,亲情缺乏是他的遗憾,有了自己的孩子,他总想把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的关爱一丝不少地给予他,也想尽可能的避免相同的不幸带给自己的孩子。于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一拍即合。对待孩子方面,父母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观念和原则,否则不但容易发生矛盾,更容易造成孩子无所适从。

我是从99年开始接触早期教育的,并开办了一家早教机构。见识和阅读了大量先进的早教知识,让我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对孩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想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他顺利地融入社会,做一个快乐,健康,积极向上,有责任心,能担当的普通人。而不是简单地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考上一所好大学,早早成为神童或是人格不全的“成功者”。

明确这一点,我对儿子的教育也基本采取开放和宽松的策略,重点培养他独立,自信,勇敢的男人气概,这在比较封闭的国内,在应试教育为主的今天,或多或少是有一些异类,也被身边不少朋友批评过,说这种个性化的民主式教育并不适合国内的发展,尤其我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太多,被认为过于娇惯了孩子。

风风从出生起至今一直是我们亲手带大的,我没有麻烦父母们,不仅是出于怕他们辛苦,也是怕大家的教育方式出现不同,反而会影响了孩子的成长。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点娇纵的痕迹,要不就是好吃懒做,要不就是任性霸道。相比起来,一直是我们自己带大的风风,在性格和脾气方面明显强多了,自理能力也好了很多。

经常看到有的妈妈刚打算要求孩子,就有奶奶忙着把孩子护起来,说,孩子还小,要求他那么多干嘛呢?长大了再教也不迟啊!有的孩子快上小学了还不会系鞋带,吃饭还要老人们追着喂,我一直怀疑这样的孩子将来能有多少作为。中国的高考状元在美国各大学遭拒,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在人家眼里,这些孩子都是一些高分低能的小怪物?

大的方向我们总能保持一致,就算有小的偏差,也会背着孩子在私下里进行沟通。一般情况下他管教孩子的时候我很少干涉,而我教育孩子的时候他也很少插嘴,尤其是批评责问孩子的时候,因为没有可以求助的人,没有保护伞,一切都很顺利和简便,而他也很乖巧听话。

在我们家里,风风不仅是一个小孩子,也是一个家庭的正式成员,他不是附属品或是小太阳,而是和我们一样,需要正视,需要尊重。

从一开始,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就得以执行下来,一直到今天。

婴儿期的训练

孕期一直在看早期教育方面的书,知道剖腹产的孩子由于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容易出现很多感统方面的问题,多动症或注意力集中困难等等这些都是感统失调的症状。为了避免风风将来有这样的问题,从他出生开始我就对他进行简单的感统练习。

我每天给他做抚触,从新生儿期按摩手心脚心开始,到满月左右的全身抚触,这样不但能开发他的末梢神经的敏感性,也能增进母子的亲情感。在他那幼嫩肌肤上每一次轻柔的抚摸,我的心里都充满了甜蜜,而他也总是一副心满意足很享受的样子。

大一点的时候,除了抚触,我还加上了按摩和肢体练习,抓着他的小手小脚帮他做体操,用长毛巾卷大饼一样卷起他打滚,把他放在大方巾上和另外一个人打秋千一样前后左右摇摆他。通过这些感统练习,到了幼儿期和少儿期,他虽然很调皮好动,却始终没有表现出多动症和感统失调的症状。他的平衡感比自然分娩的孩子还要好很多,不管是滑板、滑轮还是山地车,他样样拿手。

冬天家里的温度只有十几度,我坚持每天晚上把他脱得光光的,把他放在被子上做训练,他总是情绪愉快地配合,做完之后把他往他的小被子里一放,他很快就能甜蜜地安然入睡。很多父母都要抱着孩子在房间里游来荡去地哄他们入睡,或是让孩子叼着奶头才能睡着,我想这可能是从一开始就养成的习惯吧。可能我是一个程序化的人,所以,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难免也会有一些程序化,凡事都喜欢有规律。

早上醒来我总是先给他舒展筋骨,来个全身尤其是双手双脚的摩擦,他最喜欢的是走猫步和引体向上,在他没出满月的时候,我把他抱着,两只脚放在桌子上,他可以条件反射地两脚交替向前迈步;让他平躺着,给他两只食指,他会紧紧握住,有时力气大得可以把自己的头和肩拉起来。这么做不但增进了彼此的亲情,让他有安全感和愉悦感,寒冷刺激更是让他很少感冒,身强体壮。整个婴幼儿期,他几乎没生过什么病,腹泄和发烧也罕有发生。

随着他一天天长大,我在院子里很快就出名了,因为冬天很快来了,而只要天气晴朗,我就会抱着风风下楼晒太阳。我没有像包棕子一样把他紧紧地抱着、裹着,而是按我身上的衣服多少给他添加衣服,一岁前,他比我只多一件,而一岁后,他比我要少一件。没有风,太阳很好的时候,我不给他戴帽子,就让他光着小脑袋抱他晒太阳。每当我在院子里从人前走过,就会有人指指点点,说,看,这就是那个老不给孩子穿衣服的妈妈,那语气充满了对孩子的同情和对我不懂事的指责,我几乎成了反面案例了。

不过在他们的指指点点中,风风各方面的发育都很好。在他满月的时候,别人看了会说,他有百天了吧?在他百天的时候,别人又总说他看起来像半岁,他不但人长得高大,翻滚、坐起、爬行、直立和行走的时间也比别的孩子提前很多。

不到七个月的一天,我把他放在卧室地板上的席子上,自己到厨房刷牙,突然觉得脚底下有动静,低头一看,他竟然爬到了我脚下正对着我笑。而大部份孩子,要到8个月以后才能学会爬。后来我做早期教育,在给别的妈妈讲解如何教孩子学会爬的时候,他成了我的小样板,只要我一拍手,他马上从墙的一头迅速爬向我,动作快得不可思议。

爬对孩子将来的运动能力帮助很大,但很多家长都认为地上不干净,把这一动物的本能给省去了。于是好多孩子学走路的时候会很困难,磕磕绊绊的,就像喝多了酒的醉汉一样。而风风的走我从没有意教过,也没有天天弓着腰在后背拉着拽着,他自己从爬到站,从站到扶着东西自己走,最后在他一岁生日的那天,他从地板上站起来,不用任何人牵拉,一步步地高兴地叫着走向我。

放手让他学飞翔

老实说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母鸡般呵护孩子的妈妈,也不是高高在上指指点点的老师,而是朋友和引导者。我不是紧抱着他走,不想束缚和笼罩他,只是在边上引导他,在他走错的时候拉他一下。

他每一次的摔倒,我们都鼓励他不哭不闹,自己站起来,自己拍干净身上的土。在广场上带着他学走路的时候,他蹒跚地冲着我前行,看到他摇摇晃晃地栽倒在地上,我没有像别的妈妈一样飞速地惊慌失措地冲过去把孩子抱起来,而是拍着手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继续激励他,风风,站起来,找妈妈!好多孩子哭,并不是因为摔得有多痛,而是被妈妈惊慌的情绪吓的。

我看到不少四五岁的孩子,有的摔倒了会保持着摔到地上时的最初姿势趴在那儿望着家长大哭,等着家人来呵护和帮助,这可能已经成了一种固定习惯,如果当时并没什么家长在身边,相信他们也能自己站起来。这样的孩子会太多的依赖别人,也容易利用别人的同情和关爱,而这种同情和关爱会使孩子变得懦弱。

不到三岁的风风滑那种带着扶手的滑板车已经非常娴熟了,那车跟《天线宝宝》里小波的那辆差不多。别的孩子一般要用后面是两个轮子的,而他可以很灵活的用后面只有一个轮子的。他可以在滑着的时候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比如一只脚站车上,另一只脚向侧面高高翘起,姿势不太优美,像个抬腿撒尿的小狗,但保持这个动作要很高的平衡能力,所以总会获得大家的惊呼。而一只脚站在车上,一只脚在身后抬起时,就像一只可爱的小燕子了。

他在广场总是出尽风头,就连十来岁的大孩子也没有几个能够像他滑得那么快和滑出那么多花样。大家的赞美激发了他更大的热情,他总是精神抖擞,更加卖力的滑起来。小滑板车让他有了很强的平衡能力,这对他以后学轮滑和滑滑板都有很大的帮助。

有次他正飞快地滑着,本想再玩个高难度的动作,不料却因得意而失去控制,一脚踩在了刹车上。车瞬间停了,风风整个身子从车上飞了出去,重重地摔到了水泥地上。这一次摔得不轻,我们急忙跑过去查看情况。风风张着嘴,正要大哭,突然意识到后面还有一个小妹妹在看着自己,马上就把嘴巴闭上了。大声对跑过来的我喊道:“没事,妈妈,我不疼!”声音足以让十米外的人都听到。

一看他的脸,下巴正流着血。可为了表现出他的勇敢和坚强,他竟忍着没让眼泪流出来。他又一次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潇洒地扶起倒在地上的车,继续投入“表演”。只是每次滑到我们身边时,他就大声喊一句:“妈妈,我没事!”

回到家,他下巴上的血都干了,脸上还青了很大的一块,腿上和肘上也都是擦伤。我说,风风,你真是一个勇敢的小男子汉!

还有一次风风和妹妹在地板上跳舞,越来越兴奋。风风一时兴起,开始表演高难度的动作。他两手撑地,一腿弯曲跪地做圆心,另一腿伸直用来蹬地,让身体画圆。姥姥和姨妈上来阻止:“风风,小心点,别转了,小心碰到柜子上。”风风象没听见一样接着转,一圈又一圈。只听“呯”一声,他失去平衡,一头撞向了柜子的角上。头上立时起了一个很大的包。

因为刚才受到过制止而自己没有听话,风风勉强挤出个轻松的笑容来:“没事的,不疼,一点也不疼。”这次他不是为了表现勇敢,而是明白这样的结果是自己不听话造成的,他不能把不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每次他受伤,我都让他自己找原因,不要抱怨环境和别人,更不允许他做打桌子、骂板凳这样转移责任的傻事。

一岁多的时候带他去爷爷家,他碰到桌子上,奶奶看见了,使劲给了桌子几巴掌,骂道:“谁让你碰了我孙孙!”,本来没什么想法的风风也学着奶奶的样子用脚踢桌子。我把他拉到我怀里,大声对他说,桌子没有动,是你自己跑过来碰到桌子上的,它多可怜啊,肯定比你还疼呢。你应该对它说对不起,怎么还能打它呢?

风风用手摸了摸桌子,像在给它揉揉一样。奶奶听了也不好意思再骂它了。

风风从出生就没跟我睡在一张床上,我们在大床的边上给他铺了一张小床,方便我半夜给他喂奶和换尿布。一岁之后本想让他自己睡到别的房间,只是当时在外地做生意,晚上全家都在店里睡,没那么便利。

等我们租到了合适的房子,在他三岁生日那天,我把其中一间收拾得热闹而充满童趣,床头的墙角和天花板上用牛皮纸扎了一颗柳树,上面垂掉着塑料柳叶和花草,墙上粘贴了很多可爱的卡通画,床的四周像个快乐的小公园。小床铺得很柔软,全新的枕头和他最喜欢的卡通床单,他只到房间里看了一眼就喜欢上了,我说这是给爸爸准备的房间,多舒服啊!他欢叫着说我要睡这里!……于是,三岁时他爽快地睡到属于自己的房间里去了。

除了自己睡之外,三岁之后,连洗澡都是他自己动手的。我们只用把水帮他调好就行,他自己在里面洗完,就会光着小屁股跑出来。至于他是不是洗得很干净,或会不会太浪费水我们都没有考虑,即使在里面玩水也能接受,我相信等他适应和习惯了,就会没问题。

我家楼下就是单位的医院,从四岁到现在,带他看过病开过处方之后,每次去输液我都让他自己去。

第一次在这里打吊针,在路上我就把他的勇敢精神提前赞美了一番,我说勇敢的孩子打针都是不哭的,因为不论哭还是不哭,针都必须打,那为什么还要让别人笑话是胆小鬼呢?我的小风风是个小男子汉,对吧?

四岁的他果然无畏得象个小勇士,睁着两只眼睛盯着护士把针头扎进手背的血管里,眉头都没皱一下。他的英勇行为立刻受到了全病房人的赞扬,纷纷以他为榜样教育自己同样打着吊针的孩子。

这下他不禁有点得意了,对着大家夸口:“不就是把这个针扎到手上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扎上针后他谈笑自若,和旁边的小朋友们争着表现自己的“才华”,查数,背儿歌……,丝毫没有一点手上还扎着针的样子。

之后他再来,表现得就更加的神勇了,可以谈笑风声地看着护士把针扎了进去,哪怕偶尔因为护士的熟练程度而被迫在小手背上重新扎过几次。

我看没问题了,以后就让他自己去了,他会在家里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很爽快地去独自“看病”。

这在习惯了当保姆的妈妈看来是很难想象,甚至有点残忍,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当妈妈最应该做到的,我想得到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不是一个无用的小少爷。孩子就是在我这样“残忍”中一天天茁壮成长着,他的身高和体重总是遥遥领先,各方面的发育情况也均衡良好。

所谓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被很多人误解为早早向孩子灌输文化知识,有句话被曲解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认为不输在起跑线上,那就让他们早早出发吧。所以,很多速成的东西盛行起来,快速计算,快速识字……,不但学习周期缩短,就连学习的时间也越来越提前。

我从来没想过把孩子培养成超常儿童,在学习方面,我更愿意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像细雨滋润土地般,一点点地充实和积累。

教他阅读很轻松,在他几个月大的时候我打了一些卡片,贴在他能看到的实物的边上,墙上认知的图片边上也挂着字。婴儿认字的原理跟记忆图片是一样的,所以当我后来把图片抽走只留下字的时候,当我说“碗,电视,杯子……”他的眼睛就能准确地找出那个字,那时他只有四五个月。所以新闻里说的两岁的孩子认多少个字,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只要反复让孩子看,他们就会把它们当图形一样记往。我的重点不是想让他认识多少个字,而是想让他学会阅读。

两岁半,开始教他读儿歌,方法很简单,把书放在他手里,让他用手指点着跟我读,哪怕他早就会背的,也要求他必须用小手指点着读。给他讲故事时也一样,我读一句,他用小手指着跟我读一句。我从来没有单独教过他枯燥的字词,没有用过什么识字卡或是识字书,但日积月累的指读和不断重复的结果是,不到四岁他就认识二千多汉字了。这个过程并不困难,难得是坚持不懈,日复一日。而孩子也不排斥,因为我从来没有要求他去记住哪个字,而只是给他读儿歌,讲故事,有规律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更新。

二岁多的时候读了一篇《奶牛》:大黑牛,长白花,吃青草,甩尾巴,挤鲜奶,喂娃娃。风风很快会背了,而且由于指认的次数多了,对其中的一些字也有了印象。

一天爸爸心血来潮,测测他的认知能力。他指着一本家人的图片问风风: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哥哥、弟弟……,风风答得全没问题,爸爸很是欣喜。翻到一张老奶奶的图片,风风从小没有和爷爷奶奶一起住过,见面的次数也极少,所以对这个称谓并不了解,也不熟悉。风风稍加犹豫,就兴奋地脱口而出:“大黑牛!”

爸爸脸一沉,以为我有意这样教风风说,回过头来看着我,希望得到解释。我也很吃惊,没想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可随后风风又接着表现起来:“大黑牛,长白花,吃青草……”

原来他看到了“奶”字,就想起了这首儿歌,这说明这种识字方式还是初显成效的,只是还没做到把字单个单个的分开记忆。

三岁以后,跟我们逛街,风风已经可以指认出不少招牌上的字了。有次带他到超市购物,风风舒服地坐在手推车上,不停地用手指着他能念出的字大声地读给我听,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好玩的游戏。

突然,他大声叫了一句:“妈妈,看,人肉。”我惊愕,顺着他的小手看过去,原来是一个边门上写着的:“禁止入内”,他把“入内”读成了“人肉”……

到了四岁,认字这点能力已经可以被他利用了。姥姥带风风回老家玩,为了不让他觉得无聊,每天都会带他去不同的老朋友家玩,这些人家里一般总会有和他大小差不多的小孩子,他很高兴又有了这么多新朋友。

有天才六点多,他又要去玩。姥姥逗他:“我告诉你一个小妹妹家,你自己去吧,我累了。”风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忙答应自己去。“4号院9号楼2单元4楼东边”姥姥报出一串带数字的地址。

风风想重复一遍,但发现自己没记住。灵机一动,他对姥姥说:“你写到一个纸上吧,我拿着纸就行了”。姥姥好奇了,想知道他究竟有没有能力找到,就真写了张条子递给他,并偷偷跟在身后“监督”他。凭着小条,风风果真找到了小妹妹家。

以后,我经常把急需的油盐酱醋或瓜果蔬菜列成一张单子,他拿着清单可以替我到楼下的超市购物。

随着识字能力的提高,四岁的风风已经可以单独阅读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们看的少儿故事书了,在别的孩子需要妈妈讲故事的时候,他已经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了。从故事下手,之后是少儿百科知识,再之后是《论语》,随着理解能力的加强,他的阅读能力也在一点点进步。

在看什么书上,他有相当的自由,我很少去干涉他,只是给一些建议和指导。所以他看得书很多也很杂,从童话到儿歌,再到百科丛书,军事画报……,他对什么有兴趣,我就买什么书给他。成套的书他也有很多,《皮皮鲁全集》、《马小跳全集》、《哈利.波特全集》、《猫武士全集》……。只要是适合孩子身份的书,我认为都应该大力支持,书是孩子最亲近的朋友,让孩子养成看书的习惯,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教他英语更简单,从他几个月大,我就放英文歌给他听,再大一点,就找全英文的动画片给他看。小学之前的风风很少看国产动画片,但英文版的《海蒂》、《小红帽》、《白雪公主》……,他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三岁之前是孩子语言发育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多听多看多接触,可以为今后语言学习打下基础。忘了在哪本书上看过:你想让孩子今后掌握几种语言,就在三岁之前让他听几种语言。

我们没系统教过他口语,虽然我们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但当年有限的学习环境会让我们残留一些口语发音不精准的毛病,我们不想把这些再传继给孩子。靠多听多看,风风之后的语感很好,不少教过他英语的老师都夸奖他,说他的发音很准,有语言天赋,而每次的英语考试对他来说都很轻松。

在他三岁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只是晚上去教室看孩子们上课,白天有大量的时间在家,所以从三岁到七岁上学之前这四年里,除非我出差了,风风一般很少上幼儿园,他在幼儿园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年。他的早期教育基本都是我们自己来完成的,我负责他智力和情商方面的开发,爸爸负责带他强身健体。我们有很多机会让他跟同龄的孩子接触,每天傍晚他都到广场上跟别人小孩子一起玩,而周末我们会带他到亲戚朋友家找年龄相仿的孩子,所以他从没有出现有的家长担心的不合群、性格孤僻的现象。

由于从事过一段时间早期教育,也有机会去各地学习交流先进的教育方法,我对蒙台梭利博士创立的教育思想很信服。虽然她的那套学习方法最初是针对智障孩子的,但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可以激发起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唤醒孩子们求知的潜能,这使她的学习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所认同。

孩子有强烈的探索环境与周围一切的本能,这种生命的冲动促使孩子从日常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我,孩子通过自己能力的发展,获得知识,变得更独立更善于思考。这比面对面的教授更科学合理,它恢复了儿童生命本来应有的能力,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发潜在的智慧,获得喜悦和满足。

因为教育方式比较新,师资和教具投入也比较大,当时只有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有这样的幼儿园。为了让风风接受蒙氏教育,我买了一套价格不菲的蒙台梭利的教具让他学习,我先去观摩别人的课,再按照蒙氏的教学大纲带他,这种练习为他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国内数学大多重视计算练习,而蒙氏数学则从数理下手,让孩子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通过大量的动手动脑,他的思维变得灵活了,抽象能力和想象力也增强了。

我们每天的学习时间很固定,上午一个小时,前半部份是阅读,中间会做一些互动的小游戏,后半部份是蒙氏。我不用教学者的身份教他,只是在边上陪他学习的启发者。他“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因为这样的学习更像是娱乐或游戏,没什么压力,也不古板,但效果比在幼儿园学习得好。他还养成了坚持学习的好习惯,这让他上了小学之后很受用。

学习增长了他的见识,当他跟人谈起黑洞、百慕大和人类起源、人体结构,尤其是生理知识的时候,别人都很惊讶,我知道这要归功于那些广而杂的书。

有一天我带着四岁的风风散步,正走着,他突然问我:“妈妈,是不是爸爸把种子放在妈妈的子宫里,然后长呀长呀,长大了我就出来了?”我想这一定是从那本《人体科学》的书里看到的。

当时路上的人很多,我不知怎么回答,就说:“回家妈妈再告诉你。”但无奈风风的求知欲太强,不依不挠:“那爸爸把种子放在狗肚子里是不是就生小狗呀?爸爸把种子放在猫的肚子里是不是就生小猫呀?”我有点无地自容了,因为这时身边路过的人已经都在回头看了,还有的在冲着他笑。

但是风风正为自己的发现而激动,又大声地总结:“爸爸把种子放在鸭子肚子里生小鸭,爸爸把种子放在鸡肚子里生小鸡,是不是?”刚才路过的人正在回头大笑,我无可奈何,只得对他说:“什么动物的爸爸只能把种子放在同一种动物妈妈的肚子里……。”

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打电话告状,风风在男厕所给男孩子们讲交配和生殖,讲精子和卵子的受孕,讲男人的“小鸡鸡”和女人的子宫,那些孩子回家向家长求证,被雷到的家长们纷纷到老师这里投诉。因为他们中有很多都不敢跟孩子们交流生理常识,有的甚至还在骗孩子是从垃圾箱旁边捡的呢。

因为阅读得早,他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有次我们找打火机,正在发愁的时候他举着一个放大镜很兴奋地跑过来:“妈妈,把这个对着太阳就能引着火啊!”虽然这个想法很天真,但说明他是知道这个原理的。

对孩子的婴幼儿期,我始终坚持在玩中学习的方法。历史典故可以当小故事讲,地理常识可以用游戏学,而生物更可以带他到大自然中去学习。他两岁的时候可以把23个省的拼图翻过来,用背面在不到两分钟顺利拼出中国地图。后来大一点的时候,我经常带他到各地旅游,说到什么省的时候,他总能熟练地说出和他相邻的几个省的名称。“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我认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早期教育,在我看来不是早早下手把孩子培养成某方面超常的奇才怪才,而是在孩子的婴幼儿期一点点一滴滴地不断浇灌,给他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条件和旺盛的求知欲,以及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理财从小就下手

理财对孩子也很重要,好的消费习惯不但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制能力,也可以教他们权衡利弊,分清主次,培养他们的计划性和计算能力。

身边有不少朋友在这方面很头疼,他们要不就一分钱不给孩子花,要不就是孩子要什么买什么,在中间找到平衡点看起来很不容易。不给孩子花钱,孩子大一点之后会发现很难做到,因为他们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要点钱自己偷偷放起来,或者干脆就是偷偷拿大人的钱花。阻止孩子花钱的目的达不到,孩子长大了还可能成为不会正常理性消费的一类。而要什么买什么就更不合适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欲望会越来越大,虚荣心越来越强,这样的孩子将来或许会成为“月光族”或“啃老族”。

在风风三岁前每次带他到超市总是像经历一场战争,这小家伙看见什么拿什么,全然不顾我们口袋里的银子够不够数。也曾耐心地告诉他什么东西有用,什么东西没用,但是一到超市,面对那么多的诱惑,这些教导就显得有点无力了。

起初只要不是过份的要求,我们总是硬着头皮照付。回家看着袋子里的东西,全是些牛肉干、膨化食品、果冻、饼干、糖果、橡皮泥、沙画、玩具……,垃圾食品和重复购买的占了绝大部份。

后来就是他在前边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往推车里拿,我们跟在后面悄悄地往外捡,反正他也记不得,结账时压力就少了很多。有几次被小家伙发现选中的物品竟没在袋子里,他就长了心眼,牢牢地看着手推车,不给我们下手的机会了。

我要不停地给他解释什么可以留下,什么必须放回去,有时还要软硬兼施,威逼利诱。遇到他耍赖哭闹,马上空手带他离开超市。一趟下来,常被他折腾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

这种情况在他四岁后得到了改善,我们改变了策略,每次到超市前就给他十块钱,让他自己选择他要的东西,自己结账。如果超出,我们坚决不替他支付,如果哭闹,钱马上没收。而如果没花完,他可以放着,等攒多了给他买他喜欢的大件东西,比如说书,蓝球或是玩具。得到风风的同意之后,此案得以通过。

进了超市,我们在推车上给他专门放了一个购物篮,并把十块钱递到他手里。风风开始认真地在里面搜索他要的东西,每次拿起一件时总会小心翼翼地问一下爸爸“我的钱够不够?”大件的当然不够,他就带着遗憾把它放下来,接着找。

每往篮子里放一样东西,他就会问一下:“我的钱够不够?”如果还够就放进篮里,不够他就会非常严肃地比较一下手中的东西哪个更想要,把更想要的留下,另外的再放回原处。开始时他会花光手里的钱,慢慢的,钱开始有节余了,再到后来,他就直接把钱存起来了。

有次转完超市,他的篮里一共三样东西,一套橡皮泥,一袋糖和一瓶饮料。结账时是13、5元,超了。看着手里的十元钱,风风把求助的眼睛望向我们,我们无动于衷。

风风咬咬牙,把饮料拿了出来。9、5元。正好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出来后问他为什么留下糖,他神秘地说:“带着去滑冰呀,分给那几个姐姐吃!”他还知道好东西要跟大家分享呢!

这样坚持了不到一年,他就掌握了十以内的加减法,甚至还自学了小数点的使用,知道超过十毛就要进位到一块了。而我们并不是整天都逛超市,他省了不少钱,最后这些钱给他换来了他喜欢的东西。

培养他理财,就得时常给他一些零花钱。他会承包一部份家务,作为奖励,我们会五毛一块地给他一点,让他存到储钱罐里去。知道了挣钱不容易,也体会到了消费要理性,他存钱的速度往往大大超过花钱的速度。他的零用钱由他自己管理,我仅仅要求他详细记下收支的明细。

有时他也会自己开发出一些挣钱的项目,比如有次看我在电脑前坐得很累,他很乖巧地趴在我的肩上要求帮我捶背,我差点激动地老泪纵横,他又给我一个最明媚的笑脸,“200下5毛钱行不?”“不行。”“300下5毛”,他让步。“不行。”他下了下狠心,咬了咬牙,跟赔血大甩卖的劲头差不多“500下5毛行了吧?”

我实在忍不住了,被他脸上那副做生意般认真的表情弄的,脑子里是他挥着两个小拳头在我背上飞舞最少半小时的样子,好吧,给我来一块钱的吧,我最后终于投降了。那天他用了半小时挣了一块钱。

上了小学之后,学校可以订阅书刊杂志了,我总是和他商量定什么。一年级和二年级他定的都是《漫画世界》和《笑话大王》,到了三年级,他要求定《探索财富》。有时他会和我探讨理财的方法,会问我,妈妈,你的钱存银行是定期还是活期?会跟我讲消费观,告诉我品牌和价值的关系……。

他开始学着挣钱了,把从山里、海边、河滩上捡到的石头收集起来,按它们的成色和形状标价,现在有不少奇石爱好者专门收藏各种石头,他认为这是一笔不错的买卖。除了卖石头,他还把废弃的东西存到一起,连同在街上别人发的小广告一起卖给收废品的……

安全教育很重要

杜布森博士写过一本书,叫《养育男孩》,里面有段话我深以为然,大意是男孩子能活着健康的长大成人,每一个人都是奇迹。有份资料显示,男孩子的死亡率是女孩子的三倍,死亡原因主要是意外事故、暴力和自杀。男孩子们表现良好时,一切是那么美好;但是年轻气盛时他们又是那么脆弱,那么容易犯错。他们的“男子汉”特征无处不在:一方面,他们缺乏经验,喜欢冒险;另一方面,他们有能力,富有同情心,性格坚强。由于好奇和天性里的好冒险,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危险和诱惑。

从小到大,风风也可以算是九死一生了。最早一次是他两岁多的时候给我开门,嘴巴里正含着一块糖,一抬头看到我,他高兴地笑了,没想到一吸气,整个糖被吞进气管里去了。他的脸马上变紫了,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恐惧的小眼睛里噙满了眼泪。好在我学习过气管异物的急救,当下马上把他环抱着,用膝盖顶在他的后背上,双手用力压他的胸腹交界处。几下之后,糖块被他喷了出来,他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我在做饭,他玩橡皮泥,一不小心把几种颜色混合在了一起,他把它搓成小条,发现有点像鼻涕,就把它们塞鼻孔里去了。塞完得意地跑过来让我看,我一看也是吓了一跳,因为他一用力,就有可能把它们吸到气管里去,我忙用小镊子把它们掏干净了。

以后我告诉他,嘴里有东西的时候不能疯,不能哭和笑,鼻子里不能塞任何东西,不然都有可能吸进气管,他都能遵守和照办了。因为他经历过那个情景,知道下场会有多可怕。

还有一次也很惊险,我刚端了菜盘子走进房间,就看到小风风在用一个什么东西捅电插座,我尽快喝住他。为了防他中电,我们已经将房间里所有的电插座都用封带给封住了,只在床脚不远处留了一个,他就在尝试玩这个。走近一看,当时吓出一身冷汗------其中一个插孔里已经插上了一个发卡,他正用另一个发卡往另一个孔里塞。如果第一个孔是地线的话,那么第二个插进去就很危险了。

我把那个插座也封上了。孩子太小的时候,跟他讲道理有时是没有用的,我也很难让他亲身体会一下中电的感觉。不像不许他动火,我可以抓住他的小手,让温度高的东西稍稍烫他一下。不许他玩电扇,我用小木棒伸到叶片里,让他看到小木棒被扇叶打得断掉……。后来去了省科技馆,我带他去体验轻微中电的感觉,那种刺麻一下子让他记住了电的厉害。

新闻里常有孩子丢失之类的报道,每次我们都会心惊胆颤,担心同样的事会发生在风风身上。所以隔三差五地,我们就给他来个实战演习,例举种种情况来考验他是如何应对的。

有次我的一个朋友来找我,他人高马大的,我灵机一动,决定对风风进行一次考验,看看3岁多的风风对陌生人究竟有没有警觉性。当时他正好跟姥姥到公园玩去了。

我们来到公园,姥姥正沿着直径四五百米的广场绕圈子,而风风一个人在广场中央玩着。我躲在远处,朋友一个人走近了风风。“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朋友像一个和蔼和亲的“大灰狼”。

风风抬头看了一眼,没理。“小朋友,你自己啊?”朋友装得关切的样子。风风把头抬起,看了一眼远在二百米之外的姥姥,大声回答:“看到没,那个人是我的姥姥啊!”明显带着警告威胁的架式。

朋友锲而不舍,继续追问:“小朋友,你姥姥根本看不到你啊!”风风抬头找姥姥,正好姥姥被柱子挡住没找到。不过他没有惊慌,至少外表上看非常沉着,他喝道:“别跟我说话啊!我不认识你!”

“可我认识你姥姥啊!”朋友坚持,口气温和。风风没吃这一套,厉声道:“你再和我说话我就打110了啊!”

看来我们的演习还算有成效,陌生人想接近这个小家伙,还是有点难度的。

除了这方面之外,其它与安全相关的,比如地震求生、安全用电、防火知识、交通常识、登山涉水注意事项等等,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对他进行指导,还在实际状况发生后告诉他跟大人走失后应该怎么办,在山道上应该小心什么……,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了,安全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

无理取闹怎么办

跟大部份的小孩子一样,风风有时也会有无理取闹的时候,如果他的要求不被满足也曾耍赖或者哭闹。不过他这样的行为为数不多,而且也基本发生在他四、五岁之前。因为他明白,不论他采用什么样的套路,最终的结果都一样,甚至,即使要求还算合理,如果他采用哭闹的方式来要挟我们的话,下场也绝对会一无所获,所以在他身上很难看到声嘶力竭的哭叫或是在地上坐着踢脚、打滚这种“恶劣”行为。

孩子们是很聪明的,他们会按照大人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行为,一次的妥协可能带来他下次更无理的要求或更大规模的哭闹,因为他会知道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向他妥协屈服。所以,只要是无理取闹,我们从不让步。

记得他在三岁的时候闹过一次。我们从店里出来,拉着他的手让他从台阶上往下跳,跳完了门前所有的台阶,拐了个弯进了小区,那边没台阶可跳了,快到家时他意犹未尽,让我们再带他回去跳。

我们和他商量能不能明天再跳,他开始哭闹。我说这样的话就没得商量了,他反而坐在地上哭闹得更厉害了。本来还想再带他回去的可能性也没了,我们头也不回地往家走,他在地上疯狂地哭了几声之后,发现我们已经走远,也就从地上站起来跟着我们灰溜溜地回家了。

有些事他能完全作主,有些事可以商量,有些事绝对不允许,这些规矩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他明白自己想要做的事,只要合理,只要能心平气和地跟我们商量,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同意;而不合理的,就算哀求或要挟都没有用,也就不愿意再去试用哭闹的策略了。

他也有发脾气的时候,孩子偶尔的情绪发泄我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人都是需要一条正常的发泄情绪的途径,只要适可而止,我们不会过于干涉,往往是冷处理,让他自己冷静下来。

他喜欢玩各种各样的积木,有次因为表现不错,奖励了他一套接接插插的积木。刚开始的时候还不能熟练操作,经常插着插着就因某一个环节的失误而前功尽弃。次数多了风风就有点急躁了,忍耐也终于到了极限,他将手中的积木狠狠摔到了地上。

我提醒他:“风风,你要有耐心,慢慢来,不能玩不好就摔东西,不然下次妈妈就不在家陪你玩了。”他把它们一片片重新捡起来再试。可是,结局还是一样,手一抖,已经快成功的积木散开了。他又烦躁地把它们摔到了地上。

他扬起眉,挑衅似地看着我的反应。我站起来走到门边,把大门打开再“呯”地关上,做出已经出去的样子。之后悄悄地闪身藏到了门边的卧室里,观察他的举动。

他自己将地上的积木重新捡起,一边竟还哼着《黑猫警长》里的那个家喻户晓的主题歌,接着玩了起来,好象不在乎妈妈去了哪里。又是“哗”的一声,还听到他大叫一句“怎么回事!”,这次他把积木扔到了桌子了。

然后听到他穿鞋的声音,又见他神情自如地从卧室的门前经过,打开了大门走了出去。刚下了一层,他突然想起来,自言自语说:“不行,小偷进来怎么办?”重又上了楼,跑进里面的房间提了一个玩具冲锋枪,雄纠纠气昂昂地出了门,将两层大门使劲地锁上。

他从单元里冲了出来的时候还一副心中有数的样子。可是刚走几步就变得犹豫了,站在那里不知自己应该去哪里。他终于无助了,一脸的迷茫,冲锋枪也耷拉在手里,全没有了刚才那付神气活现了。

看他也为难得差不多了,我从晾台上探出头,正好被他看到,他赶紧冲回了家里。这次,他再玩的时候再也不摔积木了,他知道发脾气摔东西,妈妈会不理他的。

还有一次是在他五岁的时候,我们一群人去广场散步,大家准备回去的时候他突然提出要坐那种会迈步的小电动马,我说那个太幼稚了吧,你现在大了,那是小小孩玩的东西。他好奇,非要试试。我不想影响大家的时间,跟他商量能不能下次来了再带他坐,他不同意,开始哭闹。

他以为广场上有那么多人,他哭得那么大声我一定会就范,我不想当众教训他,只得弓下腰在他耳边轻轻说,你别在这里胡闹,不然下次也不许坐。他不听,继续扯着嗓子大哭,无奈我只能在他的小胳膊上轻轻掐了一下,说你这样妈妈很生气,不管你怎么哭,今天就是不允许。我放开脚步走了,他在后面闹了几声,觉得没什么想头了,也跟着我们乖乖地回家了。

再大一点他的无理要求就很少了。不过因为淘气好动,有时他会很乱,在有朋友或有正经事要做的时候,我通常会开玩笑一样叫他:“风风,俯耳过来。”等他把耳朵贴过来,我会告诉他,妈妈不愿意在别人面前吵你,是想给你面子。妈妈也希望你能给妈妈面子。通常情况,他就不会再那么闹了。

我不太愿意在外人面前斥责孩子,有时他比较出格,我会暂时忍着,到和他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再说。当着别人的面责骂孩子是一种双亏,不但损了自己的形象,也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的自尊很脆弱,如果想让孩子有自尊,我认为我得保护它。

做了错事要惩罚

在孩子的教育中,惩罚是很重要的一环,惩罚重了会影响孩子的心灵健康和身体发育,惩罚轻了,又起不到一定惩戒的作用。对孩子而言,打骂是惩罚,关禁闭或是罚站,都是惩罚,而不许游戏、不许看电视也一样是惩罚。我尽量不使用体罚的手段教育他。

有段时间小风风不好好吃饭,一开饭他就开始调皮捣蛋。爸爸妈妈很生气,口头教训了他几次都不见效。有次眼看爸爸就要大发脾气了,我一把把他拉过去:“不吃饭就去凉台上站着吧!”

我把他关在了凉台上,插上了门。他在凉台上哭起来,我们没有理他,他用一根棍子使劲地戳门。喝斥他几声后,凉台上竟然十几分钟都没有任何动静了。这让我们很奇怪,他能在凉台上干什么呢?打开门,我们哭笑不得,风风把所有的滑冰用的装备全都配戴在身上了,有护膝、护肘、护腕、头盔……,门开时他正费力地往脚上穿滚轴溜冰鞋。原来他在自得其乐呢!

再不乖乖吃饭时,我们刚说:“风风,再不吃饭就……”。话还没落地,他就从凳子上“哧溜”地窜下来,放下筷子就去了凉台。等追过去时,他已经开始往自己身上穿那套行头了。

这当然不能叫惩罚,我们改了地方,把他关卫生间。可他会放满满一池的水,然后把卫生间所有能漂浮的东西全都放在池子里,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这种惩罚的方式也只得放弃。

可我们又不想打骂他,怎么办呢,最后只能让他站在某一块地板砖里,不许出线地站上十分钟,这招还算有用。站完之后,我会和他交流,问他是不是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一般情况下静静地站上十分钟,他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为了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犯的错误我会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惩罚吧。有次给他写了条子去超市买辣酱,他边走边抡圆地甩手里的塑料袋绕圈玩,结果瓶子刷地扔出好远,辣酱洒了一地。他马上返回去,用手里找回的零钱又买了一瓶。

回到家,他主动自觉地跟我说了情况,并把自己的存钱拿出来赔偿。我说你这属于太贪玩不小心犯的错,要负责任,不过我用人不善也有一半的责任,我们对半吧。他脱口而说,那我只用出2、25元了!

我奇怪还没上小学的他是怎么口算出4、5的一半的,问他怎么这么快就有答案了,他不好意思地低头笑,说我在路上就已经算过了……。看来我的惩罚策略他早就心中有数了,知道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有天中午,风风带着灿烂的微笑蹭到我边上,伸出双手把我的脸捧起来亲了亲。这副小甜心的样子和他淘气多动的性格很是不符。我估计一定有什么事要求我,果然,他说:“老师让我买一把拖把……”。

老师怎么会无缘无故地让孩子们自费买公用物品?我说,怎么回事你说清楚吧。他贴着我的脸小声说:“我和同学打着玩,把班里的拖把弄断了,老师让我们一人买一个赔……”。“你自己的闯的祸,你自己负责啊。你的钱够了就用你自己的钱,不够的话我先借给你,有钱的时候还我就行了。”

“借给我五块钱就够了,你帮我买个送学校吧,我怕我拿不动。”他的要求又进了一步,一脸的谄笑。“不可能,又不是我把你们班的拖把弄折了。再说,你8岁了,扛个拖把没问题,吃点苦下次你就记得不破坏公物了。”我寸步不让,尽管我知道他要扛着它等公交,再坐半个多小时的车,之后再步行300米到教室,但我的原则不能改。

他比往常提前半小时悄悄开门去上学了,看来他也觉得扛个比他还高的拖把进学校实在太不好意思了。后来听他老师说,那个同学的拖把是他爸爸送过去的。不过从此之后,破坏班集体公物的事他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对他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惩罚一般是不许看电视,就算最后把作业改好了也不行。但如果改得还是一塌糊涂,那么连游戏也就不许玩了。这招一般来说也很有用,因为没有几个孩子不喜欢看电视或玩游戏的。上学前风风每天可以看半小时电视,玩半小时游戏。上了学之后,按他每周的表现情况,周末允许一小时的电视或是电脑。

风风也挨过几次打,不过次数很少,而且多是以惩戒为主。一次是他不听话,拿着药箱玩,还把小药片吃到嘴里去。我曾经阻止过他几次,但因为很难体会到吃药带来的危害,他老是记不住。这次他把晕车药的药瓶打开,开始试吃里面的小白药片。

等我发现的时候,一瓶的药片都不见了,床上有一些,也许还有一些掉地上了,但他的嘴边有很多粉沫。我问他吃了多少,他也答不出。我让他喝了大量的水,又拉他到厕所吐了几次。为了让他长记性,我用手在他的小屁股上打了三下。

一次是大家一起去逛街,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嘴里多了一声口香糖,问他谁给他的,他说他自己拿的,问他在什么地方拿的,他说他也记不得了。我们回头走了几个店想去补上钱,可他确实记不住是哪家了,那时他毕竟才四岁,又是到了新的环境。回到家,我用晾衣架打他了的小手,告诉他不管是什么东西,也不管这东西有多不值钱,绝对不能不经允许就拿,那样的话就是偷。他哭了,但却很听话地让我打了手心三下,我想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还有一次是在屡次告诫他不许在学校门口买零食,但因为同学们很多都有这习惯,他有时也抵挡不住诱惑或是虚荣,会跟着买一点垃圾食品。有次白天他上学前我才又叮嘱了他,可他还是不知道吃了什么,晚上突然坐起来呕吐,把床上吐得到处都是污秽物,然后又腹泄冲进卫生间。这么折腾了一夜,大家都没好好睡。问他吃什么了,他交待在学校门口又买零食了。我说这次你记得妈妈说过的话了吧?垃圾食品能吃吗?不过因为白天才专门提醒了他,他却明知故犯,我也是在他屁股上打了三下,算是给他一个教训。

印象里记得的,也就这三次了,因为这三次他犯的都是原则性的错误。对于一般的的错误,我想碰壁的效果总会要好于我的一百遍唠叨。有些不触犯原则的事我事先只做提醒,但他一意孤行的时候我不会强烈干涉,只有在他自己尝到了苦果后悔之后,才真得能体会出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无规矩则不成方圆,而要形成规矩,赏罚一定要分明。犯了错受到惩罚,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张扬对的,本身就是对错的一种界定,明是非,孩子才能避免一味地任性或屡教不改,作父母的,也不必总要一次次反复重复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了。

自己的事自己做

风风经常跟我出来旅游,但三四岁的时候就不用我把他当成需要抱着拉着的小孩子一样照顾了,他基本能做到照顾自己。出了门,不管是吃饭还是比赛,一般情况下他都不需要我操心,有时甚至还会照顾我,像一个小大人。

四岁多,带他去蒙山和崂山,他都是跟着我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步行上去的,没要求过坐滑杆或是让我抱着他,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开心的小老虎,总是精力充沛地冲在最前面。

五岁多的时候,带他去湖南和广西交界的一处山里玩,他背着自己的小包,一路上像个小男人一样地照顾我,妈妈,你累吗?妈妈,你走快点,咱跟上前面一群人吧,要不不安全;妈妈,你渴不渴?妈妈,你别怕啊,有我呢……。

出了门,他不娇气,也不胡搅蛮缠,总像个小保镖一样跟在我的左右,加上平时教过他一些简单的户外常识他也能遵照执行,所以只要条件许可,我都愿意带着他一起游山玩水,不用担心带上他会成为小累赘。我希望陪他一起行千里路,伴他一起读万卷书。

相比城市的孩子而言,风风算是自理能力不错的一个孩子了。小学一年级没有从我家直达学校的公交,我们接送了他一年。到了小学二年级之后,开通了一趟公交,交通方便了,他都是自己上、下学的。

正常情况下风风的一天都是这样的:早上6点他自己按时起床,有时睡过了头,到6点20的时候我会把他叫醒。起床后他自己准备早饭,内容很简单,一般都是牛奶和面包、蛋糕,再看半小时书或者读读英语,之后收拾书包,到七点左右就自己上学去了。中午的时间比较短,吃完饭他躺一会儿就又去上学了。下午放学回来的第一件事总是先回自己房间写作业,写完作业吃饭,在休息的半小时里,他会把碗刷了,然后跟我复习半小时或一小时功课,八点半之后一直到睡前的时间他自己安排,他可以选择看书,下棋或是玩游戏,九点半准时睡觉。从一年级到现在一直如此,已成了规律和习惯。

小学的三年里,我只在帮他复习的时候和他一起学习,他看书或写作业我们都做自己的事,不去监督他。我没有收拾过他的书包,没有监视他写过作业,也许他的自理能力还很差,毛毛糙糙,有时很不认真,但所有他应该自己负责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动手的。

生活里关于他自己的很多事,我们都放手让他自己选择,在完成作业之后,他可以自己选择怎么安排余下的时间,假期里,他自己定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学习有进步,他自己选择要什么样的奖励,大多数的时候,他会选择要自己喜欢的书籍,他的书已经放满了家里的一个大书架,几百本之多。这些书让他很自豪,文学、科学、历史、地理、生物……,只要他喜欢,或是我们认为不错的,都会当成奖励买给他。别的孩子的新年礼物或生日礼物可能很丰富,但他的基本就只有书,有时是体育用品。

除了安排自己的生活,力所能及的家务他也会承担一份,我希望他能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对这个家有他自己的责任,当然,他也有自己的权利。责权分明,孩子才能有自主性,有主见和担当。

他第一次自己做饭是在小学二年级,有天我们逛街去了,而他放学早,写完作业后可能感觉有点无聊,也有点饿,怎么就想起自己动手做点东西吃了。我们在超市采购了一批物品,兴冲冲地赶回家。刚进了院子就发现,我家厨房的灯是亮的,走的时候明明是灭的呢。

进单元的时候,我们猜风风在干什么,我说也许在阳台上窥视我们回来没,好及时关掉电视;他爸爸猜他一定在厨房洗水果吃。敲门进去时,风风站在门口,神态自若地说:“不知道你们这么快就能回家,我在吃饭呢。”

吃饭?我知道家里除了中午剩的一点点鸡爪子和猪蹄,好象没什么能吃的啊!看他的表情有点点怪异,说不上来是惊慌还是得意,我们都住桌上看去----上面多了一盘炒鸡蛋!“我看你们没来,就自己做了饭,饿死了……”风风一边解释,一边坐回桌上,努力保持着平静淡然,就像做饭是他每天都必做的工作一样。

我心花怒放,这小子,居然可以给自己做饭吃了!往桌上的盘子里瞅了一眼,鸡蛋被炒得碎哄哄的,还夹着几个一两厘米长的大葱,再跑到厨房一看,一片狼藉!

不过我依然很欣慰,马上坐到桌边,尝了一口炒蛋,味道有点怪,里面放了很多盐和糖,似乎还有一点醋,大概他能看到的作料都放了一点,但好在他比较勤快,没有把它炒糊。“我放了油,还放了盐和糖”,风风一副征求意见的模样。我吃得“津津有味”,这会儿,味道根本不重要!“不错不错,下次不要放糖就更好吃了。”我连连夸赞。“你爱吃啊?我自己觉得不好吃呢。”风风有点出乎意料,但脸上已经露出了小有成就的自豪感。

“只要是儿子做的,妈妈就爱吃!”想起我小时候第一次做的饭,搅面汤居然把一大块面给下锅里了,还切了莲菜,也是一两公分厚,没用开水焯就直接凉拌了。那天妈妈回家,也是如我一样,吃得津津有味,还赞不绝口。做饭的意义,对父母来说,意味着孩子懂事了,长大了,父母除了欣慰和自豪之外,还会有什么挑剔的呢?

现在风风已经可以成功地做一些简单的饭菜了,像西红柿炒蛋,西红柿鸡蛋面条,炒蛋……,尽管很单调,但可以保证我不在家的时候有饭吃。有时到了周末,我会把买菜做饭的任务交给他,他像个小大人一样带上钱去超市买几样爱吃的菜,回到家认真地择菜洗菜,再精心地切成自己想要的形状,炒菜的时候经常会跑过来问一下,油里放蒜头不?要放多少盐?需不需要放点糖?他很享受自己决定,自己动手的感觉。

除了做饭之外,他的房间和书桌,我会等着让自己收拾打扫,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也放手让他自己做。到了周末,他会把自己的小房间来个大扫除,整理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相信“懒”妈妈才能培养出勤快的孩子。

有次他班主任打电话,说元旦的时候班里的天花板要装饰一些彩带,孩子们看看那高度,都束手无策地在下面发愁,有几个孩子去办公室找老师寻求帮助了,等老师赶过来的时候,风风一个人已经把所有的彩带都挂好了------他在桌子上又放了个凳子,让两个小同学在下面扶着,他一个人站在上面把活儿干了。

还有一次班里的门不知道被谁锁上了,要上课了,大家都站在门外进不去。风风又一次站出来,他自己想办法,到别的班借来了桌子凳子,从窗口爬了进去,从里面把门帮大家打开了。

老师说,风风的责任心很强,有着与年龄不符的、超常的主见,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同龄孩子有经验有主意得多。我想,这与我们对他的放手有关。

愿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个关于孩子心里最崇敬的十个人的案例,我很早就看到过,答案无奇不有,什么周杰伦或是杰克逊之类的,但中国孩子填自己父母的却少得可怜。我问过自己的儿子,他的回答第一个就是妈妈,这让我很欣慰。我想并不是中国的孩子不会爱自己的父母,而是中国的父母没办法得到孩子从心里由衷的敬爱。可以很自豪地说,在我心里最崇敬的人,到现在为止一直是我的父亲。

大多数中国的父母,要不就是彻底包办了孩子的一切,要不就是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于是孩子们也就不懂得感激父母,同时他们也不快乐。不快乐的孩子,怎么可能去崇敬父母、爱父母呢?

风风不能算一个很乖很听话的孩子,因为他总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除非你能让他信服,不然他会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过他也没有很多孩子身上任性、固执、霸道、蛮不讲理的习性,他明事理,懂是非,有主见和责任感。

我不喜欢用学习成绩来判定一个孩子是否是个好孩子。孩子在父母眼里,从出生就是一个天使,但遗憾的是,好多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因为成绩不够理想,就变成了家长眼里的一无是处的坏孩子。他们不明白,孩子还是以前那个天使,就算是成绩不好,也不能抹去他们以前所有的优点和可爱之处。

在学习方面我很少给风风过多的压力,只要学校教授的知识他没有什么还没有掌握的我就很满意。为了让他有更多的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有更多的时间玩儿,我有时甚至不给他定寒暑假作业。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我希望针对他的弱项加以辅导和补充,而不愿意消耗掉孩子好动爱玩的天性。孩子的生活应该快乐和轻松一点,更像一个孩子应该有的,而不是过早进入成年化的繁重无趣的生活状态。题海战术在国内一直是个法宝,但我个人比较排斥。

对学校留的家庭作业,我的要求一般不太严格,只要他能按时完成就好,我只检查老师改过的错题他有没有及时更正,来确定他是因为没能掌握好还是因为粗心才犯错。在我看来,孩子学习的良好情绪,要远远重要于简单的分数。对待他拿回家的卷子,只要他已经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并能自己改正错题我都不会多说什么。

我不想因为压力过大而让他早早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威逼下,心里一边厌恶着学习,一边还在严格督促下心不甘情不愿地学着。如果一直紧紧抓着孩子,到了必须松手的一天,也许就是灾难来临的时候了。比如现在好多大学生,我估计至少有一大半的时间都浪费在了网吧或是游戏里了。

不过,也许是我的这种宽松政策没让他失去学习的兴趣,风风的学习成绩竟然一直都很出色,他没有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一个负担,他学习起来很轻松,没有别的孩子那种紧张感。身边不少朋友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有些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被家长下了个紧箍圈,紧紧地套住了,每天除了老师的作业,还要完成家长的作业,除此之处,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今天是英语,明天是奥数,后天是作文……,长此以往,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丝毫体会不出生活的乐趣,学习起来也像一个踢一脚动一下的小球。

风风至今上过的两个班,都是在幼儿园阶段他自己选择的,一个是轮滑俱乐部,这曾是他的最爱,他坚持了三四年;一个就是跆拳道,因为那时幼儿园的小朋友总是欺负他这个“新生”,他强烈要求学习一点武术“自卫”。上了小学,他没上过任何补习班或是辅导班,有段时间他喜欢奥数,就买了本书自己在家看,自己学习。

相比望子成龙的家长,我对孩子的要求看起来有点微不足道。而且我也知道,他的身上也还有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我想,这些缺点和不足就如同我对他的要求一样,只要在一定的可以被认可的范围,我都不会太大惊小怪。

人不可能有完美的,包括我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内,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好的习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消失,而另外一些好的习性会变成让他受益终生的因素。

不管怎么样,我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长,接受他的不足,纠正他的缺点,让他能在成人之后,回忆童年的时候不会想到“苦涩”和“压抑”这两个也许会充满很多人一生的词。儿子一定不是最优秀的孩子,但我想他一定是个最快乐的孩子。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