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优网
首页 百科 健康 男性 女性 育儿 饮食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 > 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如何防范

导读:如果是急性发作时,会有恶心呕吐、发热、腰酸背痛等症状,皮肤和粘膜往往会变得苍白,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尿如茶色,严重的宝宝还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新生儿黄疸如何防范

宝宝的健康往往牵动着奶爸和奶妈的心,宝宝们一旦生病奶爸奶妈们就会开始寻找宝宝生病的各种病因。什么是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是一种疾病,在宝宝们身上也可能患发,因此它也是一种在家长中关注率较高的宝宝病。对于这种疾病,导致溶血性黄疸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疗?每一个问题都深深地牵系着爸爸妈妈们的心。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这种情况被称为溶血性黄疸。

宝宝出现黄疸,其中很多宝宝得的都属于病理性黄疸中的溶血性黄疸,很多妈妈都不知道什么是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是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的胆红素增多,超出了肝脏的处理能力,最后出现黄疸。

溶血性黄疸的症状

溶血性黄疸的症状与普通的新生儿黄疸的症状类似,不过发黄程度会较轻。此外,还分为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两种,他们的黄疸及伴随症状也有所不同。

这种溶血性黄疸的症状变现为,宝宝的皮肤和眼白处出现轻度的发黄,呈浅浅的柠檬黄色。如果是急性发作时,会有恶心呕吐、发热、腰酸背痛等症状,皮肤和粘膜往往会变得苍白,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尿如茶色,严重的宝宝还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果是慢性溶血,则多为先天原因,除了贫血外,还会出现脾脏肿大。

溶血性黄疸的危害

溶血性黄疸本身并不可怕,它的危害也不大,最怕就是治疗不及时而引起了其他疾病。

对于溶血性黄疸来说,最大的危害就是在宝宝出生一周之后,由于胆红素过多,并且这时胆红素容易穿过血脑屏障,导致黄疸性脑损伤,而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等,对宝宝的一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所以,当宝宝出现溶血性黄疸时,妈妈们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看病,一刻也不要耽误。

溶血性黄疸能治好吗

溶血性黄疸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的红细胞受到破坏,形成了大量的胆红素,这些胆红素超过了胆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从而造成胆红素在体内堆积。另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缺氧、贫血以及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从而使胆红素在体内滞留,排泄不出去,所以导致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了黄疸的症状。

这种疾病不是什么特别可怕的病,它是可以治好的,可以通过光照疗法、换血疗法和药物疗法,只要治疗及时,没有什么危害,妈妈们不用过分担心。

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凡是可以引起溶血的疾病,如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等,都有可能引起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的症状与普通新生儿黄疸的症状类似,不过发黄程度会较轻。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好几种,分别是光照疗法、换血疗法和药物疗法。其中光照疗法是最简单有效、经济实惠的一种疗法。换血疗法效果明显,但费用比较高,对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一般用于重症的溶血性黄疸宝宝。

光照疗法:让宝宝躺在光疗箱内,将其双眼、会阴和肛门遮盖,其余部分裸露在外。然后用单面光和双面光照射,持续照射2-48小时,但一般不超过4天,直至胆红素降低到7毫克/分升以下就可以停止治疗。

换血疗法:换血对医疗技术要求较高,并且不是每一个黄疸患儿都适合换血疗法,而且这种疗法也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这种疗法主要用于重症的病理性黄疸患儿。

药物疗法:茵栀黄口服液、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可以治疗病理性黄疸,但一定要在医生的医嘱下服用。中药方面,以茵陈蒿汤为主。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