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优网
首页 百科 健康 男性 女性 育儿 饮食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 > 备孕

当心你的生殖能力发生预警

导读:妇女生产年龄越大,卵子受精率、胚胎着床率,怀孕率逐步下降,而且即使怀孕了,其流产率、胎儿染色体异常比率、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却逐渐升高。

生儿育女是人生的一桩大事,在我国的民俗文化深层中经常蕴含着生殖意味。在浙江省西南地区传统的婚礼喜宴上,所有的食品中,桔子被摆在最当中,甘蔗则插入桔子堆顶上,这是一种直观的表达两性结合的象征。这种隐晦却又毫不掩饰的摆设,无疑就是一种潜藏的生殖崇拜的现象了。然而在晚婚晚育当道的今天,生殖能力的下降却呈现逐步年轻化的趋势。意味着越晚决定要孩子,就越难如愿以偿。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女性预警

生育能力与生殖系统的发育、成熟和衰老密切相关。青春期后男女即具备了生殖能力,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殖能力就从旺盛阶段逐渐走下坡路。

一直以来,女人肩负着神圣而艰巨使命--孕育后代、繁殖后代,然而现代社会对生命价值观,女性自主权的觉醒、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生涯规划的兴起、离婚和再婚的增加、避孕方式的开放等等都在改变传统女性对"生小孩"的生育观念的转变,尤其担心孩子出生后所必须肩负的养育重担,女性选择生育年龄已呈现偏向高龄的趋势。一个无可避免的问题,也常常是高龄妇女的隐忧,那就是卵巢的功能和生殖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妇女生产年龄越大,卵子受精率、胚胎着床率,怀孕率逐步下降,而且即使怀孕了,其流产率、胎儿染色体异常比率、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却逐渐升高。近期又有研究表明,女性由27岁始,生殖能力就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了。

男性预警

多数人或许认为,女性有所谓的停经、更年期的生理阶段,年纪越大受孕成功的机率也越低,而男性好象就没有这样的困扰,老来得子的情况屡见不鲜。其实不然!如今,随着生殖健康状况的恶化,男人们的生育能力也在下降!人们也许还记得几年前的一则消息:由于环境污染,欧洲一条河里的雄鱼全部雌化,丧失了生育能力,令人瞠目结舌。专家指出,疾病、营养不良、社会经济状况、长期慢性紧张、情感压抑、嗜烟、酗酒、药瘾和职业性有毒害物质如重金属、杀虫剂、麻醉剂、抗代谢药物和辐射等形形色色的环境因素都会对生殖健康有消极影响。并有研究显示,男性和女性一样有所谓的生理周期,特别是年过三十之后。事实上,24岁以后,男性让女伴受孕的能力,就开始走下坡。不管女伴的年纪多大,只要男性年过24岁,在一年内使女伴受孕的机率,每年长一岁将下降2%~3%。此外,女性和年长自己五岁以上的男伴尝试怀孕,顺利受孕机率也要比和年轻的男伴来的低。

不容忽视的生殖健康问题

为什么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今天,生殖能力反而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呢?社会经济状况、长期慢性紧张、情感压抑、嗜烟、酗酒、药瘾和职业性有毒害物质如重金属、杀虫剂、麻醉剂、抗代谢药物和辐射等形形色色的环境因素都会对生殖健康都有消极影响。此外,性功能障碍、生殖系统感染(如淋病、梅毒等)近年来日益增多,多年前很少见的非淋菌性生殖道感染等性传播性疾病,尤其是解脲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男女不育症,目前已屡见不鲜,并且发病率已上升到了严重的地步。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患者中绝大多数没有感染的症状。

目前临床资料表明,以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的生殖道感染是导致男性不育的最常见的因素。由于沙眼衣原体的感染,会引起男性尿道炎、输精管炎和附睾炎以及性功能障碍,更由于输精管炎症而使精子活动能力减弱,进而引起不育;在一般情况下男性携带解脲支原体不会引发病症,但会出现尿频、尿急和脓性分泌物等急性症状。这种病症虽属无特殊症状慢性感染,但却会导致不育。

对女性来说,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可以引起支原体衣原体性的宫颈炎,可以引起子宫内膜炎,可以引起输卵管的炎症,可以引起盆腔炎、附件炎等等炎症。并且,女子比男于更容易受感染,而且感染后进展更快,病情也更严重。

博爱医院的专家告诉我们,事实上,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并非顽症,但由于发病时症状轻微,易被忽视。衣原体支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在45℃时仅能存活15分钟,因此及时治疗是非常关键的。博爱医院的不孕不育诊治中心由从事多年男女生育障碍临床研究的医师主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利用先进的检验和影像学技术,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已为众多的患者排除了这方面的忧患。

专家提醒:注重内部健康更为重要

专家提醒我们,形形色色的原因造成了男女生殖能力下降的时间越来越提前,我们不得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多数人尤其是女性,为了保持青春貌美而不惜花费重金来装扮自己,但往往忽略了对自身内部器官的健康呵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健康的资源就这样在不经意中流失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定期到医院进行健康筛查,及时发现,提早治疗,保持各项生理机能的正常,让我们的内部环境像外表一样健康清新,这才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青春永驻,美丽长存。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