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优网
首页 百科 健康 男性 女性 育儿 饮食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儿童孤独症六岁以前最关键

导读:首先,孤独症儿童在几个月时就有早期表现,如跟父母没有目光交流,或在三四个月时还没有张嘴发声、与人对话的本能等。

儿童孤独症六岁以前最关键

早期表现

性格异常要警惕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据全国残疾人普查情况表明,孤独症已是我国精神残疾首位。孤独症的病因至今不明,孕检也很难查出。

孤独症患儿有四大症状:1、对外界反应异常,常常“听而不闻”、“视而不见”。2、人际关系障碍,如跟人不亲,不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尽管矫治训练能帮患儿学会基本的工具性社交行为,如问候、排队等,但孩子还是不会分享内心世界。3、沟通障碍,如沉默寡言、没有目光接触,或自言自语地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4、刻板行为,如喜欢做单调、重复的动作,或把东西按固定方式摆放。

孤独症的早期发现对康复治疗至关重要。首先,孤独症儿童在几个月时就有早期表现,如跟父母没有目光交流,或在三四个月时还没有张嘴发声、与人对话的本能等。许多患儿的确诊就是家长发现孩子“几岁了还不会说话”;说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被动回答,答非所问,重复提问;人称代词错用,“我”和“你”混淆等表现。其次,孤独症与性格内向有区别。正常内向孩子对外界有正常反应,他们不喜欢与人交流,但与人有互动。比如与他说话时,他会害怕地看着对方的眼睛,躲到妈妈身后。孤独症患儿对周围环境毫无反应,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生活的工具”,而不是“情感对象”,只有在想吃东西或需要帮助时才去找妈妈。

心理关爱

三大“需要”助成长

孤独症患儿的康复需要很多,比如时间、亲情、教育等,以及全社会的关注。

1、需要时间。孤独症患儿在2~5岁时发展可能很慢。他们的大脑基本认知能力有缺陷,认识、理解世界和语言表达困难。要让患儿与人产生深厚的情感联结,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很难。

2、需要亲情。父母最了解孩子的需要及优缺点,能实施针对性教育。家长可参加孤独症康复机构举办的“家长培训班”,多交流、学习。

3、需要社会关注。孤独症康复教师要有心理学或医学背景,并需要不断进修。但许多孤独症专业康复机构资金捉襟见肘,教师薪水低,很难拿出费用提升自己。此外,在西方,约5%的孤独症患者能找到有报酬的工作。香港和台湾也有孤独症职业培训,后者还开办福利商店,提供就业机会。但在国内,这些基本还是空白。

2013年生命人寿向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捐赠100万元善款,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送去一份关爱和呵护,履行应尽的社会职责。关爱“特殊需要儿童”——“小海豚计划”已列入生命人寿的长期主题公益活动之一、生命人寿深圳总部将号召全国34家分公司共同参与到关爱特殊需要儿童的公益活动当中,履行“携手提升生命价值”的公司使命。“小海豚计划”是生命人寿独家发起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公益项目,该项目专注于特殊需要儿童(是听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肢体残疾等儿童的统称)的教育事业。

康复治疗

六岁前是关键期

孤独症目前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特定治疗方案。但研究发现,早期发现、早期通过行为和特殊教育干预,能提高患儿的自理、认知、社交等能力。

6岁前是孩子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3~6岁是最佳训练时期。但临床发现,一些七八岁还没开始讲话的孩子,通过干预仍可开口讲话。

训练矫治是主要治疗手段,目的是让患儿体验到交往的愉快感,提高他们主动交往和自制能力。康复教师和家长要让患儿体验到成就感,激发“主动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帮孩子建立人际交往中的是非观念。常用的训练矫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教育治疗。运动方面,如拍球、双脚同时跳等;语言方面,包括发音和语言表达;认知方面,如辨别颜色、声音,感知冷热等;生活自理方面,训练刷牙、洗脸、穿衣等;交际方面,如集体活动、与人交流等。

2、行为治疗。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如暴躁地乱扔东西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改变。

3、家庭康复。家长不要事事包办,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并给他们充足的思考、表达时间。多向孩子表达感情,可用哭脸、笑脸等表情让其学习体会别人的情绪。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妥协,让他们发现这样做没意义,自行纠正。

克氏行为量表

自测量表

本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克兰西编制,适用年龄为2~5岁。根据孩子最近1个月的情况,用“从不”、“偶尔”和“经常”回答下列问题,分别评为0、1、2分。

1、不容易与别人玩到一起。

2、听而不闻,像是聋子。

3、拒绝任何简单学习。

4、不顾危险。

5、拒绝日常习惯改变。

6、以手势表达需要。

7、莫名其妙地笑。

8、不喜欢被人拥抱。

9、不停地动、坐不住,活动量过大。

10、不看对方的脸,避免视线接触。

11、过度偏爱某些物品。

12、喜欢旋转的东西。

13、反复怪异的动作。

14、对周围漠不关心。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