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优网
首页 百科 健康 男性 女性 育儿 饮食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 > 备孕

胎儿不堪精神重负从子宫溜走

导读:然而不孕的女人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知,这又怎能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呢?对于幸福的女子,一夜羞涩间,悄悄埋下了新鲜的种子,点燃香火完成女人一生最幸福的事,结婚生子。

胎儿不堪精神重负从子宫溜走

洞房花烛夜,人生大喜事。卿卿我我,一夜缠绵,余兴未尽,却已开始孕育着人生又一喜事,生个健康聪明的宝宝,让全家人欢天喜地。然而不孕的女人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知,这又怎能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呢?对于幸福的女子,一夜羞涩间,悄悄埋下了新鲜的种子,点燃香火完成女人一生最幸福的事,结婚生子。然而对于不孕症的病人,这件人世间最幸福神圣的事情,她们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患者盼子心切的心理,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她们实现愿望是医生应尽的义务,所以首先病人要去除不必要的医患恐惧和畏惧医生的心理压力,既然来了,医生就有责任给你诊治疾病,也会尽自己的全力去把你的病治愈。

现代医学研究已表明,精神紧张,情绪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复刺激,可导致排卵障碍内分泌功能紊乱,进一步影响生殖系统,甚者导致流产。

在临床中我们时常碰到这样的病人,一旦知道自己怀孕后,便精神高度紧张,不能上下楼梯,不能吃青菜,不能洗澡,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尤其是那些珍贵胎儿;一旦怀上,便全家上下紧张得不得了。我们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孕妇,自从怀上孩子以后就呆在家里的床上,为了养胎她没有下床活动过,到后来我们发现她的腿已经开始萎缩,(这是因为肌肉没有受到锻炼,用进废退而自然萎缩。),医生劝她下地活动,但她说为了这个胎儿,腿肌肉萎缩也在所不惜。这些就是过分重视胎育的不良心理,我们暂不论这个胎儿最后成功了没有,就说这个孕妇的心理就是很不良好的,心理压力这么大,不但不利于胎儿的发育,对于母体也是一种不良刺激。

另外一种病人就是对医务人员、医院的天生畏惧造成的心理压力,甚至一见到白色、一闻到医院消毒水的味道就心跳加速。这些病人对医生支支吾吾不敢畅所欲言,这些是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这种病人往往到怀了孩子以后就更加听风是风,听雨是雨,没有加入科学的理解和判断,更不敢向医务人员咨询,就照着自己的想法去生搬硬套。比如别人说孕妇不能吃长得畸形的水果,否则腹中的胎儿就会长得畸形,不幸的是她吃的时候还不知道有这种说法,结果吃了以后才发现,真是后悔莫及,于是今天觉得肚子痛,明天觉得下身有异样的感觉,心中惶惶不可终日。这些情况都是十分不利于胎儿的健康成长,其中有一些的结果,便是由于孕母过度紧张焦虑,导致身体内环境改变,最终不能获得新生儿

像这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像什么孕妇不能吃螃蟹,不能吃羊肉,别人不能拍孕妇的肩膀……这些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当然许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尽量迁就,我们医生也没有权利去勒令禁止,但我们还是建议有疑惑的患者应该到医院去就诊,找有经验的医师询问。就像有些地方说孕妇不能吃鱼虾腥臊之物,这些说法就太过片面,对于妊娠早期的孕妇,时常有剧烈的妊娠反应,像恶心、呕吐、胃口差、不想吃饭等等,这的确是应该以清淡的饮食为主,鱼腥之物少让她接触,那会加重妊娠反应,但我们说对于没有妊娠反应及妊娠中后期的孕妇,可以适量进食,因为这些是含营养丰富的食物,据科学研究表明,吃海产品的小孩子还特别聪明呢!

对于那些不孕久治不愈,最终怀上孩子的母亲,我们说这个胎儿的确十分珍贵,为了他能健康的生长发育,母亲除了起居饮食要按医生嘱咐的去做外,更重要的是心态上要保持平和。过喜和过忧都不好,都不利于身体内环境的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则不容易受外界的干扰,不会今天听三姑说,明天听六婆讲,后天又看到那份报章,再后天又看到那个电视节目。每个孕妇每个人每个时期的生理特点都不尽相同,甲是这样,乙和丙就未必和他同样。当然提高警惕是必要的,正确的做法是到医生那儿了解自己的情况,分析自己应该怎么做,这样才是科学的可行的。

对于反复自然流产不能成功生育的患者来说,心理压力一定比一般的孕妇大,所以科学的诊断和跟踪治疗就显得更加重要。医生要全面掌握你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指导整个怀孕的过程。这种病人要有一种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一切听从医生的安排,要紧记心理压力也是导致流产的危险因素之一,既然又怀孕了,就要为了bb着想,心情放轻松一些,不要过多的去考虑"如果这次又不行那怎么办?"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想也是没有用的,想多了对孕妇和对胎儿都不好。正确的做法是客观些,这次医生找到了原因,比上次又多了1天,又多了1个星期,又多了1个月,比上次的情况也好了,要积极要乐观。当然对于一些本来就内向悲观的患者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就似乎比较难,医生和家人都要配合积极引导、开解。当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医生也不能包生儿子,尽管结果不是完全可以由我们控制,但患者本身一定要去努力克服困难,争取早日如愿,这才是正确的。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